赵明:生活的细节就是故事的质感丨“5G+万物互联”入选作品推介(1)
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
“5G+万物互联”全国优秀融媒体作品展评由中国摄影家协会、宁波市委宣传部主办,宁波市委网信办、《中国摄影》杂志社承办。活动旨在推动创作者们把握时代脉搏,充分发掘融媒体的运用潜力,从个体视角与经验出发,结合短视频、直播、图片等手段,以全新的切入点和叙事方式讲述生活感悟、描绘社会现实、推介城乡风貌、弘扬传统文化。活动于2020年9月21日启动,截止到2020年11月25日,共征集到近7000余份投稿。2020年12月16日,经过评委会的投票评选,最终有20件作品入选本次展评,其中视频作品18件,摄影作品2件。(点击这里查看全部入选作品)
《中国摄影》将通过官方微信平台精选部分入选作品进行系列推介。本次我们推出的是来自南方都市报纪录片编导赵明的两部作品《放牛班的春天》以及《盛夏的果实》。
Q:你是如何成为一名视频创作者的呢?
我在2012年至2016年读大学期间,自己利用寒假和暑假时间, 多次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、贵州毕节、广西河池等大山深处,走访了30多所山村小学 ,最开始是拍摄照片。2015年的时候 ,我拍摄了山村里孩子们打篮球的照片,当时篮球架很简陋,一根木桩 ,一个钢圈, 旁边有一名小孩在解说,不管是场上的还是解说的同学都特别起劲,这张照片是触动我尝试拍摄视频的开始。在毕业前期,我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拍摄了名为《天梯上的孩子》 纪录短片。
Q:作为一名媒体记者,你对目前传媒环境中的媒体融合趋势如何看待?
目前的媒体平台倾向于发展全能型记者,一部片子从前期策划、拍摄到剪辑基本是一到两个人来完成,这对个人能力的挑战非常大,虽然过程有点痛苦,但是从中可以得到很多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。总得来说,如果媒体平台的短视频创作机制更成熟的话分工会相对明确一些。我也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力做片子,这样的成果质量会好很多。
Q:你在视频报道过程中会不会也同时拍摄静态图片?
Q: 能否以《放牛班的春天》为例谈一下一个视频报道的选题是如何成形的呢?
在现场的第一天我不做任何拍摄,争取让自己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,要学会先观察再拍摄。摄像机不是摄像头,在现场要让自己有足够的敏感和好奇,感官全部打开,如果第一次对现场不敏感后面的拍摄就会麻木。
拍摄中要根据线索进行人物画像,让片子有人味、接地气,生活的细节就是故事的质感。同时,在拍摄现场也不要去预设太多,那样会漏掉很多细节,要尊重现实的发生。
在后期方面,切记前期拍摄中要对后期成片心中有数,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。在拍摄中,每天无论工作到多晚都要养成整理素材的习惯,通过对自己一天所拍摄素材的了解可以及时查漏补缺。
Q:一部优秀的视频故事背后的剪辑逻辑是怎样的?
赵明
28岁,南方都市报纪录片编导。
2012至今,连续9年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、贵州毕节、广西河池等地拍摄,走访30-40余所乡村小学,通过镜头去记录大山深处孩子求学的故事。
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
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2021年1期杂志
☟
《中国摄影》2021年1期封面
点击订阅全年杂志
☟
精彩文章回顾
揭晓了!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亮相三门峡
原来你是这样的时尚摄影师!
被称作摄影家,我心中有愧
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
微信号: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▼